|
欢迎收看王老师微课堂,距离2017年高考,仅剩177天,今天是微课堂陪伴家长的第11天,微信平台上分享的专业是法学。院校为东北电力大学。微信群里的“语音微专业”为侦查学,期待您的进步。
东北电力学院简介
东北电力学院坐落在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著名旅游城市--吉林省吉林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管、文、法、经、教育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和突出“一实两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人才培养特色,各方面工作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为国家电力工业特别是东北电力工业和吉林省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北电力学院创建于1949年,前身是长春电机高级职业学校,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电力工科学校。
1955年,学校由长春迁至吉林市。
1958年升格为本科高等院校,定名为吉林电力学院,1978年更名为东北电力学院。
学校原隶属于国家电力公司(前电力工业部、能源部),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划归吉林省领导。
2004年3月,在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会议上,学校更名为大学的申请获得通过。
2004年学校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大学。
学校有博士研究生16人,硕士研究生623人;有全日制本科生9492人,专科生2855人;函授本、专科生4312人,成人脱产生464人;另有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189人。
学校现有18个院系,8个研究所。
有30个本科专业和19个专科专业。
本科专业覆盖了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
其中,工学本科专业16个;理学本科专业4个;管理学本科专业4个;文学本科专业3个;法学本科专业1个;经济学本科专业1个;教育学本科专业1个。
学校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目前学校拥有1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1998年获得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工程硕士),有5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从1992年开始,学校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2003年,国务院批准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2个学科专业(博士点)以合作培养、招生计划单列的方式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
学校有教职工1434人,其中教师715人。
有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114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等)340人。
学校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2人;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2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6人;吉林省首席教授1人,吉林省主讲教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有博士生导师8人。
学校占地面积71.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
现有24个与学科专业配套的实验室,其中有省一级实验室4个,省“双基”(基础和专业基础)实验室4个。
有省重点建设工程训练教学中心1个,省重点建设基础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职业技能培训所1个。
有11个校内教学实习基地,23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
图书馆面积12913平方米,藏书87.6万册,中外文期刊3382种。
学校建有计算机校园网络,是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吉林市城市节点单位。
学校固定资产3.7亿元。
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9项,有30项教学成果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门课程被评为吉林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31门课程被评为省部级优秀课程。
学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
特别是服装与表演系学生,在国际、国内各类大赛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多次摘取服装设计、服装表演、模特大赛最高奖。
学校教务处于1999年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称号。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在省内高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团委多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评为“全国大学生三下乡暨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2000年被团中央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2000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
学校现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流体机械及工程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5个省重点学科;有应用化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个省重点建设学科。
“八五”以来,教师发表学术论文5263篇,260篇被国际著名科技检索文献SCI、EI、ISTP收录;出版学术专著、教材439部;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1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9项。
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励2项,获省、部级奖励47项。
学校科研处于1996年、2001年被国家教育委员会、教育部授予“八五”、“九五”期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称号。
学校的生源一直稳定在较好的水平,在招生的28个省、市、自治区享有良好的声誉。
在长期的办学与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突出“一实两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人才培养特色,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本科毕业生以扎实的理论基础、踏实肯干的作风、勇于吃苦的品格和创业精神,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学校累计为国家培养了5万多名高级专门人才,其中有7人成为省部级领导干部,有许多人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的领导或技术骨干。
例如,国务院西部大开发办公室主任王志宝同志,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柴天佑教授,浙江大学副校长倪明江教授,国家投资开发公司总裁王会生同志,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王禹民同志,原国家电力公司总工程师、现任国家电网公司顾问张贵行同志,国家电监会首席工程师,东北电网、西北电网、华中电网、华东电网的总工程师等均为学校培养的本科生。
学校先后与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韩国、德国、乌克兰、加拿大、保加利亚等国的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校际或合作关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研和学术交流。
1998年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
2001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东北电力学院与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合作实施“商务管理”和“商务信息系统”学士学位教育。
“九五”以来,先后聘请41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或讲学,学校先后派出201人次出国访问考察、留学培训、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
展望未来,东北电力学院正满怀信心地向着建成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的目标迈进。
学生信息:
学校有博士研究生16人,硕士研究生623人;有全日制本科生9492人,专科生2855人;函授本、专科生4312人,成人脱产生464人;另有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189人。
专业信息:
工科数学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高等数学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现在的自动控制系;1995年热能工程学科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学科;工程热物理学科199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电力公司重点建设学科;2001年流体机械与工程学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学科。
实验室:“技术经济及工商管理”重点实验室。
教师信息:
学校有教职工1434人,其中教师715人。有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114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等)340人。学校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2人;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2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6人;吉林省首席教授1人,吉林省主讲教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有博士生导师8人。
安徽财经大学 | 河南工业大学 | 陕西科技大学 | 安徽工业大学 | 河南理工大学 | 沈阳农业大学 | 安徽理工大学 | 河南农业大学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安徽农业大学 | 河南师范大学 | 四川理工学院 | 安徽师范大学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四川农业大学 | 安徽医科大学 | 黑龙江大学 | 四川师范大学 | 北华大学 | 湖北大学 | 太原科技大学 | 长春理工大学 | 湖北工业大学 | 武汉纺织大学 | 长江大学 | 湖南农业大学 | 武汉工程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武汉科技大学 | 成都理工大学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华侨大学 | 西安科技大学 | 东北财经大学 | 吉林农业大学 | 西安理工大学 | 东北电力大学 | 吉首大学 | 西北大学 | 福建师范大学 | 集美大学 | 西北师范大学 | 甘肃农业大学 | 江西财经大学 | 西藏大学 | 广西师范大学 | 江西农业大学 | 西南科技大学 | 广西医科大学 | 江西师范大学 | 西南石油大学 | 贵州财经大学 | 喀什大学 | 西南政法大学 | 贵州理工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 | 湘潭大学 | 贵州民族大学 | 兰州交通大学 | 新疆大学 | 贵州师范大学 | 兰州理工大学 | 新疆农业大学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新疆师范大学 | 桂林理工大学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新疆艺术学院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燕山大学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云南财经大学 | 海南大学 | 南昌大学 | 云南农业大学 | 河北大学 | 宁夏医科大学(宁夏) | 云南师范大学 | 河北工程大学 | 青海民族大学 | 中北大学 | 河北工业大学 | 青海师范大学 | 中国医科大学 | 河北农业大学 | 山西大学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河北师范大学 | 山西农业大学 | 重庆交通大学 | 河南大学 | 山西师范大学 | 重庆邮电大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