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是茶的祖国,也是茶艺、茶道及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中华茶文化重新走上复兴之路。在中华茶文化复兴的背景下,依托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及茶学学科,于2000年3月,成立了中华茶文化研究所。詹罗九、夏涛、丁以寿先后任所长,王镇恒任顾问。
王镇恒教授
詹罗九教授
夏涛教授
2002年6月,中华茶文化研究所被批准为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以茶史、茶道、茶产业经济为特色研究方向。立足本校,同时聘请一批校外兼职研究人员。建立中华茶文化研究所官方网站,以内容的专业性和丰富性受到业界的重视。
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有着良好的研究基础。早在1984年,陈椽先生便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史专著《茶业通史》,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后又出版了《中国茶叶外销史》、《论茶与文化》等著作,开拓了茶史和茶文化学科;王泽农先生主编《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晚年致力研究、宣扬茶文化,发表《茶文化源流初探》、《中华茶文化—先秦儒学思想的渊源》等高水平论文。
王泽农教授
陈椽教授
新世纪以来来,王镇恒等主编国家“九五”重点图书《中国名茶志》,250万字,分省立卷,全面宏富。王镇恒、詹罗九等主编的《中国茶文化大辞典》,144万字,收入词条近万。宛晓春主编《中国茶谱》,詹罗九编著《名泉名水泡好茶》、《中国茶业经济的转型》等,姜含春主编大学教材《茶叶市场营销学》,丁以寿等主编、编著《中华茶文化》、《中国茶文化》、《中华茶道》、《中华茶艺》、《茶艺》等。
2005年创办全国首个茶艺高职专业,2011年创办茶学(茶文化与贸易)本科专业。培养茶文化和茶叶经济方向硕士、博士研究生。开设《中国茶文化》、《茶文化学》、《茶道》、《茶史》、《茶艺》、《茶席和茶会》、《茶具》、《茶馆经营管理》、《茶文化经典选读》、《世界茶文化》等专业课程,开设《茶文化学》、《茶道》、《茶史》全校公选课。由夏涛担任编委会主任的茶文化系列教材已出版《中华茶史》、《中华茶道》、《中华茶艺》、《茶席茶会》、《世界茶文化》5种。
大学生业余茶艺表演团不仅在校内,还赴上海、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的合肥、六安、芜湖、宣城等地表演茶艺,曾获“大厨房杯”全国茶艺表演大赛金奖。
中华茶文化研究所人员常应社会和茶企之邀举办茶文化知识讲座以及茶文化项目策划,担任全国和地方茶艺比赛评委,面向校内外开展茶艺师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
积极参加国内、国际茶文化学术研讨活动,并与海内外许多茶文化研究与教育机构、茶文化学术团体形成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出访德国、美国、韩国等国家开展学术交流。
在日本静冈
在德国诺顿
在韩国釜山
2003年10月,中华茶文化研究所与台湾中华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台湾泡茶师联会、台北陆羽茶艺中心联合举办“海峡两岸茶人交流会暨金秋无我茶会”。两岸茶人王镇恒、宛晓春、夏涛、方世辉、吴锡端、蔡荣章、阮逸明、陈宝、廖纯瑜等数十人到会。
中华茶文化研究所成立以来,接待了安徽省、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以及日本、韩国、美国、瑞士、德国、俄罗斯、东盟十国等国内外来宾、领导和同行专家。
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愿意与海内外所有茶文化团体和机构合作,共同弘扬中华茶文化,迎接中华茶文化第四次高潮的到来!
附录:中华茶文化研究所人员出版茶文化著作一览
中国茶文化大辞典/朱世英,王镇恒,詹罗九主编.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2
名泉名水泡好茶/詹罗九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茶文化学概论/高旭晖,刘桂华编著.安徽美术出版社.2003
中华茶道/丁以寿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中华茶史/夏涛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中华茶艺/丁以寿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中国茶文化/丁以寿编著.安徽教育业出版社.2011
中国茶艺/丁以寿,蔡荣章编著.安徽教育业出版社.2011
中国茶道/丁以寿,关剑平,章传政编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
中华茶文化/丁以寿,章传政编著.中华书局.2012
茶艺/丁以寿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扫描二维码 ↓↓↓,关注“秋浦茶道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