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校建校90周年,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19大精神,弘扬“大别山道路精神”,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我们以“信息溯源助力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助推精准扶贫”为主题,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以潜山县天堂村为基地,以信息与计算机学院特色和茶学专业知识为依托,开展关于天柱山旅游业对天堂村扶贫产品瓜蒌子和天堂村茶叶销售带动作用的研究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扶贫干部,了解扶贫历程
天堂村为典型的山区村,农林经济是该村经济结构中的支柱,瓜蒌,茶叶等农业支柱产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天堂村位于潜山县潜水流域中段,贫困发生率极高,主要致贫原因为缺乏技术和劳动力。8月4日,我们马不停蹄的赶往了潜山县天堂村,安顿后立马与当地村干部进行交流,书记告诉我们,扶贫工作一直在开展,并指出天堂村主要依靠产业扶贫进行脱贫,例如种植业脱贫,养殖业脱贫,服装加工业脱贫,还囊括资产收益,教育扶贫,危房改造,医疗保障等普遍扶贫项目。由于天然的环境优势,天堂村高山茶叶资源较为丰富,品质优越,口碑极佳;瓜蒌子口感丰富,极具营养。
深入田间调研,实地体验产业脱贫
瓜蒌子,为葫芦科植物,我们通过了解瓜蒌子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癌等作用。8月7日,我们集体参观了瓜蒌子种植基地,在这里,我们了解了瓜蒌子的田间管理,如水泥硬化的水渠、当地竹筒搭配铁丝网构成的瓜架。种植大户杨曙光告知队员同等种植面积下瓜蒌子种植收益比水稻高。并表示尽管其他地区也存在种植瓜蒌子的现象,但瓜蒌子的原产地为潜山,为一年一场作物,并且瓜蒌子对于土壤与气候的要求很高,瓜蒌子适合种植在沙黏性的土壤中,气候要湿。种植瓜蒌子中比较难解决的是根线虫的危害,目前的应对方法是垄土达到三十公分,使根上下存有温差从而杀死根线虫。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根线虫的危害,还有待技术研究和指导。因为存在的种种问题,一般三年后土壤就不再适合种植瓜蒌子了,所以通常会种植一到两年的水稻,改善土质后再种植瓜蒌子。此外,瓜蒌子目前还只是区域性推广,未打开全国市场。
队员下田近距离观察
瓜蒌子种植大户填写调研问卷
茶叶,该镇拥有一定海拔的山体,山体全年云雾环绕,茶树常年吸收云雾之水,茶形好,味香,汤浓。但村内无标准化茶叶加工厂,茶农一般散卖茶叶或是自家作坊加工,种植茶叶效益较低。8月6日,我们由茶农叔叔带领,参观了他们自家的茶园,通过交流,我们了解到茶叶的生产销售体系,茶农叔叔告诉我们,他们平时浇灌养育茶树时,并没有具体的技术支持,这也对我们后期依托信计院特色,为保证扶贫产品质量,利用物联网进行田间管理系统升级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茶业促进发展,企业带动脱贫
我们参观了附近的较大型茶叶加工厂,下田实地观察茶叶的长势,了解茶叶的不同品种,茶的全身价值,也对茶的田间管理做了一个了解,水泥硬化的水渠,以及人工机器修剪茶树,残枝堆积在茶树根部,既可以沤肥又可以防止其它杂草生长,这些情况为之后我们开展优化的田间管理做了前期准备。我们也坚信在镇政府的指导下,依托天柱山旅游的便利销售条件,茶作为扶贫农产品的未来生产价值将会显著提高,这也将会是脱贫攻坚的典型案例。我们和厂长详细了解了茶场的生产模式,厂长投入了两三百万,目前开展从3.20——6.20的春茶和夏茶的加工以及预包装,同时作为镇里面规模较大的企业,也响应国家的脱贫攻坚号召 积极吸纳贫困户扶贫基金入股,茶厂最后按比例分红,到期再返还股金。茶厂现在秋茶生产还在逐步推进,各种正式包装所需的资格审批素材也在完善, 我们交流了以信息化溯源来加强农产品产地溯源的可能性,希望将天柱山茶品牌打响,品质保障。
当地茶产业扶贫基地
走进村民家中,深入了解脱贫进程
为了更好的了解天堂村扶贫产品的发展现状,我们采用分发调查问卷的方式去和村民进行沟通,我们分配好宣传单页资料和问卷,走进农户家,我们向村民说明了我们三下乡的目的,和村民聊起了关于农业生产的一些事情,诸如农产品收益等,我们发放了在学校设计印制的中央一号文件,给村民们讲了一下一号文件涉及的关于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的相关措施,结合潜山县的政策目标——今年摘掉贫困县的帽子,我们和村民沟通了瓜蒌作为扶贫农产品的地位,为了使产量更大,做出了进行田间管理系统设计的设想,我们想通过这次实地了解,可以结合我们安徽农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学院的特色,能够以物联网去实现田间系统现代化,为保证天柱山茶的品牌价值进行信息化溯源。村民们都很乐意和我们交流这些看法,也表示如果有这样的技术,也愿意积极采纳新技术来保证品质。随后我们发放了食品安全宣传单,列举了关于饮用水安全,茶叶储存等方面的知识。“听村民给我们讲了一些常识,感觉收获很大,也希望他们能生活得更加富裕,早点实现脱贫,走入小康之路。”实践团队长聂阳这样说到。
队员发放食品安全宣传单
村民填写天柱山茶调查问卷
聆听创业历程,吸取成长经验
种植大户杨曙光叔叔告诫我们:“大学生应当多多走出校园,要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要多加实践,创业不易,要不怕艰苦,唯有不断奋斗方能拥有富裕的生活。”叔叔跟我们详述了他的创业史,我们也了解到了创业的艰辛,身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也将不断前进,不怕苦不怕累,用自己的力量助推精准扶贫。
创业达人接受我们采访
为期五天的三下乡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我相信,这次活动给队员们带来的思考和感悟却仍在发酵中。相信这次活动也会让更多的人了解三农,关心三农。青春点亮未来,汗水播种希望,也希望他们砥砺前行,继续为乡村振兴发挥自己的力量。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校庆美丽乡村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瓜蒌子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天柱山茶
其他照片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阅读原文 |
|